“多亏社区调解员上门调解,不仅解决了我和邻居的矛盾,连之前困扰我的消费纠纷也帮着协调好了,现在住得安心又舒心!”近日,大新镇赋兴社区居民王阿姨握着社区工作人员小陈的手,连连道谢。这温情一幕的背后,是赋兴社区近年来深耕全领域矛盾纠纷化解、筑牢基层综合治理“第一道防线”的生动实践。
赋兴社区辖区共计5个小区社区,既有邻里间的装修噪音、宠物管理等生活纠纷,也面临物业矛盾、家庭摩擦等多元问题,矛盾类型繁杂且易交叉叠加。为此,社区创新打造“三诊三治”矛盾化解工作法,精准“把脉”各类群众诉求,为不同类型纠纷开出“对症良方”。
“坐诊”听诉求,阵地前移解民忧
赋兴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“百合调解室”,邀请经验丰富的社区干部、法律顾问轮流“坐班”,每周固定2个工作日专岗接待居民。无论是邻里纠纷、物业投诉,还是家庭矛盾,居民都可通过现场登记、微信预约等方式反映问题。调解员第一时间记录诉求,并梳理矛盾焦点,确保“小事不出社区,大事有人对接”。今年以来,“坐诊”累计接待居民50余人次,成功化解漏水纠纷、消费维权、家庭口角等问题40余件。
“出诊”访民情,主动介入化萌芽
针对行动不便居民的诉求、易反复的隐性矛盾,社区组建“流动调解队”,由网格员、楼栋长担任“民情联络员”,定期深入小区、商铺排查隐患。从邻里装修扰民、停车位占用,到商户与顾客的服务纠纷,调解员一旦发现线索立即上门“出诊”,通过实地查看、多方沟通、耐心劝导,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不久前,社区宝丰健康城B区商户因水费问题与物业产生争执,“流动调解队”接到反馈后半小时内赶到现场,3天内促成双方达成和解。
“会诊”破难题,多方联动聚合力
面对跨领域、复杂性强的疑难纠纷,社区启动“多方会诊”机制,邀请派出所、物业、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。通过“摆事实、讲道理、析法律”明确各方责任,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今年6月,紫樾台西区因物业增设出入口通道引发部分业主不满,社区组织6次“会诊”,联合大新镇物业办、物业及业主代表反复协商,最终协调物业优化方案,争取到业主的理解支持,避免矛盾升级。此外,社区更注重“治未病”,通过开展“法治宣传进社区”“企业合规讲座”“家庭和谐课堂”等活动,普及法律知识与文明理念。
如今的赋兴社区,各类矛盾争吵少了、和谐互动多了,矛盾纠纷化解率从去年的85%提升至98%,群众满意度持续走高。“通过精准‘把脉’全领域纠纷、对症开方多元诉求,我们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安心生活、商户安心经营的‘幸福港湾’。”社区党支部书记苗菲表示,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矛盾化解机制,让“小事化了、大事化小”成为社区综合治理新常态,不断提升居民与商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(图/文 陈婷婷)